在城市污水治理的鏈條中,粗格柵除污機是守護源頭的第一道防線。當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與雨水混合而成的復雜水流涌入污水處理廠時,首先迎接它們的便是這臺沉默的“篩選者”。其核心使命是攔截并清除污水中體積較大的固體雜質,為后續處理環節掃清障礙,而這一切高效運作的背后,藏著精妙的機械設計與協同邏輯。?
粗格柵除污機的核心構造如同精密咬合的齒輪,由格柵主體、清污裝置、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。格柵主體是由一組平行排列的金屬柵條構成的“濾網”,柵條間距通常在10-100毫米之間,這個尺寸經過嚴格測算——既能攔下樹枝、塑料瓶、布料等大塊雜物,又不會過度阻礙水流通過。柵條材質多選用耐腐蝕的不銹鋼或高強度復合材料,確保在污水的長期浸泡中保持結構穩定。?
當污水流經格柵時,物理篩選的過程便已啟動。水流順著柵條間隙向下游流動,而體積超過柵條間距的雜質則被攔截在柵條表面,形成“柵渣”。隨著截留物增多,柵前水位會逐漸升高,與柵后形成水位差。此時,安裝在格柵一側的清污裝置開始工作:由電機驅動的鏈條或鋼絲繩帶動齒耙做循環運動,齒耙的間距與柵條嚴格匹配,如同梳子般嵌入柵條間隙,將附著在表面的柵渣強行剝離。?
清污裝置的運行邏輯暗藏智慧。現代粗格柵除污機多采用自動控制模式,通過水位差傳感器實時監測柵前后的水位變化。當差值達到預設閾值時,控制系統立即觸發清污程序;若雜質較少,設備則進入間歇運行狀態,既保證格柵通暢,又避免能源浪費。部分機型還配備了超聲波傳感器,能精準識別柵條上的頑固堵塞物,驅動齒耙進行針對性清理。?
被剝離的柵渣并非隨意丟棄。在齒耙的輸送下,柵渣會被提升至格柵頂部,經過特制的刮板或擠壓裝置處理——刮板將柵渣從齒耙上刮落,擠壓裝置則進一步去除柵渣中的水分,減少后續運輸和處理的成本。這些處理后的柵渣,通常會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進行最終處置。?
作為污水處理的第一道工序,它的性能直接影響整個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。若柵條間距設計不合理,可能導致大塊雜質進入后續構筑物,損壞水泵葉輪或堵塞管道;若清污裝置故障,柵渣堆積會造成過流斷面減小,增加水頭損失。因此,定期對格柵進行檢查、清理和維護,確保其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,是污水處理廠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環節。?
從污水源頭的第一道攔截,到柵渣的有序處理,粗格柵除污機以其簡潔而高效的工作原理,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筑牢了第一道防線。在水資源日益珍貴的今天,這臺看似平凡的設備,正以其默默的堅守,為改善水環境質量、守護城市生態貢獻著不可替代的力量。?